【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保研七大黑幕

牛金荣、韩少华、赵瑗瑗、陶然
《广州日报》 2001年10月22日 


人情关难过

质量关难把

造假风难防

同学间难处

时下正是各个高校保送研究生的紧张时期,尽管保送上研究生的比例在整个研究
生招生中的份额并不大,以人民大学为例,2002年研究生计划招生2200人,保送
名额约为210人,10%的比例在数量上看并不大,但由于可以免试,许多人将其作
为一条捷径,千方百计争取保送上研的机会。

■黑幕一:两份保送名单前后不一

某著名人文高校法学院2000年保研之时,第一次公布的保研名单和之后公布的第
二次名单不一样。在第二次的名单中,党史系的一名学生被刷去了,换成了一名
成绩并不好,原来根本无缘保研的学生。同学们都认为,两次名单更换部分候选
人这种事在以往的保研过程中也时有发生;但绝不至于用较差的学生来换下优秀
的学生。最后,经了解,被保送的这名学生原来是一名据说曾经给法学院做过很
大贡献的干部的孩子。有了这个人情在,也就难怪了。

■黑幕二:打个招呼成绩也能通融

该校党史系96级一女生,其男友是她的班主任,同时在某校招办也认识人。大三
时候,她在其男友陪同下向所有任课老师“打了招呼”,借口是“因为她想保研,
而保研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很严,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在给考试分的时候能通融一
下。”这样,本来一门考得不好的课,找了老师之后,最终分数从“中”变成了
“优”。到了大四确定保研名单时,她如愿以偿。

■黑幕三:排名倒数也能保送读研

1999年,全国一顶尖学校经管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其成绩班级排名在倒数之列,
事实上根本不可能被保送上研究生。可是那一年该校的保研形势很特殊,学校对
于保研的名额没有限制。所以按照标准,尽管当年他们班有十几个人有保研的资
格,但是很多人都出国深造了,最终这名没有资格保研的同学在同学的指点下直
接找到经管学院的一名硕士生导师,根本不需要送礼、托关系之类的事,他顺顺
当当连考试都没有参加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经管学院的研究生。

■黑幕四:“旱鸭子”成了游泳专业研究生

北京某体育院校的一名男生,不会游泳,竟然还是报考了体育系游泳专业的研究
生。原因是该专业比较好考。当年该专业招录两人,他的成绩在本校所有考生中
位居末位,在复试时他的前面有三个人,其中一人为游泳系本系学生,另两人是
外校的,他的复试内容中根本就没有游泳,本校的老师走了个过场就算他通过了。
原来,在此之前他所在系的系主任给体育系的老师打了招呼,“本校学生照顾一
下”。因为这名学生如果考上研究生的话,就可以算做留京,是该系本科生毕业
分配上的成果。

■黑幕五:学校也帮忙作假

近日北大BBS上有同学反映,某师范院校提供给北大的保送生申请材料中有作假
的情况,北大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确认这一事实后,立刻给出答复,建议该学校对
参加作假的教师和盖公章的单位进行处理,并取消了保送资格。

■黑幕六:保研竞争招来人身攻击

保送研究生名额的紧张,也带来了同学关系的紧张,一些无中生有,小事放大的
情况在保送名单确定之际特别严重。

北京某财经学院财经系一女生和系主任、班主任关系都很好,当年该班仅有一个
保研名额,在五个有资格保研的学生中她排第二。这时候其余四人纷纷对她进行
人身攻击,指责她和系领导有不正常的私人关系,“作风有问题”。

■黑幕七:口吃也被拿来说事

某医学院的一位同学成绩在全班排在前三名,本来保送机会极大,但在保送名单
确定前,许多不利于这位同学的说法全都出来的,“这个学生有口吃,而且是生
理性的”,“这个学生不会和同学处理人际关系,同学对他都有看法。”尽管最
终这位学生也取得了保送名额,但和他理想的专业相去甚远。而这种经历也让他
重新思考学生间的关系。“难道为了一个名额就可以去诽谤自己的同学?不择手
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每个学校都不承认出现过上述问题,而来自学生方面的反映
则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不乏学生的猜测,但是有些问题则是确凿无疑的。

保送制度为选优,何以走味

在研究生招生中分配一定的名额进行保送,原本是为了选拔优秀学生,但各个学
校出现的一些问题,多少让研究保送有了一些变味。一位教育界资深记者认为,
研究生保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制度问题,有人情问题,还有学术问题。

■人情关难过

每年到保送时期,学校的各个系院、行政部门都会收到来自各方的条子。北京市
教委的一位官员说,有些家长明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具备条件,也想走这条路子。
对于保送工作确实会有一些影响。

林青是广东某海关的一位官员,去年小儿子保送研究生期间,专门到北京活动了
半个月,上面下面四处找关系,“能不能起作用不好说,至少心理上有些安慰”。

其实像这样的家长并不多,保研相对于考研录取来说,其“黑”度还要轻一些,
毕竟保送生的名额要小,能够运作人情的空间并不大。

■重学术能力还是重活动能力

在某一流学校的一个小系的研究生保送名单中,除了学生党员干部,只有一两个
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大批进入保研名单也是学生意见的一部分。

据人大的一位学生干部说,虽然学生干部保研也有成绩的要求,但是因为学校里
参加保研工作的人也是以往团委和学生会的干部保研留校的。对于曾经一起做过
工作的同志,在这方面条件控制当然并非事实上那么严。

学生们的意见集中在“学生干部有机会留校工作,虽然一下子上不了研,两年之
后就能上研了。没有必要和应届挤这个机会。”

而保送制度中受学生攻击较多的则是一些优秀的学生往往因为一些条件不符合校
方的要求,而被拒绝在保送名单之外,北大一位教授这样评价这个问题,学生的
分数和学生工作经验可能与学生的学术能力没有丝毫关系,但现有的选评标准,
没有给那些专注于学术特长的学生有任何倾斜。

还保送读研一个干净的空间

■本外校相同标准考核

北外翻译院学院院长王立娣告诉记者,北外翻译学院的研究生每年的保送名额也
就一至二名,而保送单位既有本校的也有外校。对这些学生北外的做法是严格按
照制度行事,同时在选择保送生时,加入了考核,保送学生给出笔译或者口译的
材料直接翻译,每个学生的成绩由现场的教师打出,取其最高分。“这个名额这
么宝贵,全校的教师学生都会监督我们,
对于学院来说,也要选到最好的学生,保证质量。”

■打破派系观念

北大中文系今年选择的最优秀的保研生是南京大学的一位女孩。在保研面试的最
后一关,北大中文系的第一名和南大的第一名针锋相对。经过严格公正的测评,
导师组认为南大学生的学术实力稍强,不得不忍痛割爱,选择了南大的才女。北
大的这种选择,让我们看到了惟才是举的选优精神,北大中文系博士生赵长征这
么评价:“一贯对立成为两大山头的北大中文系和南大中文系,可以开始‘南北
合作’了。”

■保证公平原则

记者在对北大、北广、北航和人大等京城高校的采访中了解到,一般来说,保研
的具体程序和基本制度都会在学生填写保研申请之前公开公布,现在在各个学校
的网上也可以查到有关保研的详细要求。学校不但要求保研的学生成绩优秀,还
要求附有学生的申请材料(包括专家推荐信、个人自述等)。

然而,具体保研过程则是由各院系自己负责。一般是成立专家组,对保送生的综
合能力、学习成绩、研究潜力进行综合测评。而且,成绩并不能决定保研与否,
导师组可以本着惟才是用的原则,有所取舍,为了保证生源的高质量,只要确有
才华,某些书面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也能够保上研。

记者得悉,各大院校制订的原则基本一致,都是“本着公开公平的原则,每次的
评选结果都会张榜公布,反复经过学院复议才确定”。记者被告知,由于名额有
限、竞争激烈,每次筛选都很慎重。

■保送制度还应完善

北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诚然制度也没有绝对,综合测评也不会完全
科学,也会存在漏洞。不排除各别院系测评中会有主观故意。也会有人情、有黑
箱。学校可以保证95%的公正,剩下的5%因为有制度规定的限制,也不会特别过
分。比如北广要求有保研资格的学生成绩必须在前5名,即使其中有暗箱操作范
围也是极为有限的。如果有一经查出,学校绝不会姑息。

“对于学生干部的保研,学校既有限制,也有机动。学生干部不但要有工作能力,
还要有业务考核,如社区服务,打义工,目前国外也是这么实行的。”

值得欣慰的是,保送学生干部上研仍然要考虑同学是否是继续深造、念研究生的
材料,学生要有研究能力,还要有社会工作能力。在国外,对于学生干部的保送
也是会打分的。

对此有专家说:“国外保研完全由导师说了算,只要你的能力出众,导师看上你,
你就可以读他的研究生。”目前国内而言,导师只是在保研中起一定作用。如果
完全由导师说了算,恐怕情况要更加乱,虽然学校可以监督,但这种监督的效果
未必理想。所以只能是学校起主要作用。而完善导师制度,将会让导师在学生的
保研过程中占有更大的发言权,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研究生的学术质量。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